觀點中國對美投資

2020年中國對美直接投資評述

黃鎣祺:即使在疫情帶來投資要素受限的背景下,中國對美直接投資依然維持一定的流動性,這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原因。

2010 年之前,中國在美國投資規模不大,平均每年低於10 億美元。金融危機後中國對美直接投資迅速增加,2010 年達到近 50 億美元,2013 年達到 140 億美元,2016 年達到 450 億美元歷史峯值,2017 年下降到 290 億美元,2018 年達到 54 億美元,2019 年達到 63 億美元。在川普任期末尾的2020 年,中國對美直接投資還實現了小幅成長,這要歸因於數筆十億美元級的收購。

因2020年初出現的新冠大流行,中美在軍事、地緣、貿易上關係持續緊張。2020 年中企在美完成投資交易總額爲 72 億美元,比2019年的63億美元略有成長。2020年,中企投資高度集中,少數大型收購成爲關鍵。中國對美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三個行業:娛樂、消費品服務、健康和生物技術。由於政治不信任帶來的投資壁壘導致在半導體、航空或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投資接近空白。2020 年,中國對美直接投資額最大的是娛樂業(33 億美元),比如,騰訊收購環球音樂集團 10% 的股份。消費品和服務業以 14 億美元排名第二。該板塊出現三筆交易超過1億美元的案例,包括哈藥集團收購營養品零售商 “General Nutrition Centers」(7.7 億美元)、「H&H” 集團收購寵物食品供應商「Solid Gold Pets」(1.63 億美元)、海爾在阿拉巴馬州擴建冰箱製造廠子公司 “GE Appliances」(1.25 億美元)。健康和生物技術領域以 6.25 億美元排名第三。案例包括康龍化成收購 “Absorption Systems」(1.38 億美元)、福安製藥收購「Red Realty LLC 」、雲南漢麻收購拉斯維加斯一家大麻種植商(0.73億美元)。 2020年,中國政府並未放鬆對家庭和私人資本外流的嚴格限制。大多數流出資本是通過國有銀行促進的,而對外直接投資總額則停滯不前。

由於部分企業遇到財務危機,資產剝離成爲「救命稻草」。海航將英邁國際出售給 “Platinum Equity」(72 億美元);萬達剝離「AMC」股權(2020年進一步減持至30%以下)。從地域角度看,與往年一樣,加州(計39 億美元投資)是中國投資者最青睞的投資目的地。該州接納了「騰訊-UMG」交易等大型收購以及幾家中型規模綠地交易。賓州(9.5 億美元)、德拉瓦州(4.65 億美元)分列二三位。麻薩諸塞州(1.77 億美元)和密蘇里州(1.63 億美元)緊跟其後。先前在2016-2017 年,中國對美直接投資熱潮期間,投資產業鏈涉及了資訊通訊、生物製藥、航空航天、材料、房地產和酒店、交通、基礎設施等。在2020年,投資者趨向於不太敏感的「非戰略性」領域投資。

您已閱讀48%(1140字),剩餘52%(125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