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通貨膨脹

通膨捲土重來——但這是一件壞事嗎?

馬拉貝:世界正進入通膨辯論的第二階段——當前通膨的影響會有多嚴重?通膨可能類似於癌症,但擴散還需數年,現在恐慌爲時過早。

本文作者是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保羅•A•沃爾克(Paul A Volcker)國際經濟學高級研究員,著有《權力法則》(The Power Law)

在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第一個總統任期的早期,美聯準(Fed)主席艾倫•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就開始感到擔憂。白宮計劃給他派一個新的副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經濟學家艾倫•布林德(Alan Blinder)。這位教授在通貨膨脹問題上的記錄似乎較爲可疑。布林德在上世紀80年代寫道,物價上漲「更像是一場重感冒,而不是癌症」。他還說:「所謂通膨惡魔除非被驅除,否則將不可避免地成長的傳說,確實只是傳說。」失業的危害要嚴重得多。某一年未使用的勞動力無法用於增加下一年的產出。它將永遠損失。

一位密友試圖就這位未來的副手安慰葛林斯潘。「他又不是什麼共產主義者之類的。他只不過是在早期文章裏對通膨態度明顯溫和而已。」

您已閱讀22%(429字),剩餘78%(153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