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任美國總統的頭幾個小時內,喬•拜登(Joe Biden)就重新確認了美國對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承諾。不到一個月,美國就重返了《巴黎氣候協定》(Paris Climate Agreement)。當他決定保留駐德美軍基地並向其增派人員時(唐納•川普(Donald Trump)曾計劃從該基地撤軍),美國盟友的歡呼聲蓋過了來自佛羅里達州棕櫚海灘(Palm Beach)的哀嚎。拜登爲其美國領導地位願景支付定金的速度不能再快了。
回想起來,這些也是最唾手可得的果實。執政6個月來,拜登可以誇口說西方變得更有凝聚力了。經合組織(OECD)在企業稅上達成一致,給有時流於形式的多邊主義填充了一些實質。然而,他不能聲稱自己已與前任一刀兩斷。
至於對華事務,他不可能會緩和美中衝突——這種衝突已不止是國家利益的衝突,它已經在同樣程度上成爲兩種治理體系的衝突。更令人驚訝的是手段的延續性。保護主義(人們曾在川普復興它時感到震驚)在這屆政府中依然得到貫徹,不論是以關稅這種明目張膽的形式、還是以其他更柔性的形式。這就是民主黨左翼與國家安全國家(National Security State)發生衝突的地方。採購或產業政策中的國家偏見,很難不與正和關係的自由世界秩序發生衝突。在與專制國家的競爭中,拜登必須提防在不經意間讓前者去全球化經濟體系的夢想成真。
您已閱讀42%(572字),剩餘58%(80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