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信辦官方網站7月16日宣佈:「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的有關負責同志表示,按照網路安全審查工作安排,7月16日,國家網信辦會同公安部、國家安全部、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進駐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網路安全審查」。在歸口管理的行政體系下,這是在歷史上都少有的以多部委聯合辦案的形式對一個中國跨國企業進行安全審查的事件。
從目前看,中國政府顯然對拜登政府延續川普時期對華政治不信任持有不滿態度。中國企業對美直接投資是中國政府早前確定的「走出去」戰略的一環。長期以來,美國儘管不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唯一目的地,但中國卻有海量的資本長期在美國,而且增量方面相當可觀。美國擁有廣闊的市場、先進的技術、便捷的金融和完善的法律、產權保障等優勢,這對中企赴美投資存在較強的吸引力。中國政府一度鼓勵中國企業赴美投資,在這一政策下,目前中國在美擁有龐大的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直接投資有助推動美元迴流,而間接投資又有利於中國企業利用美國相對寬鬆的資本市場實現融資,同時有利於美國投資方共享中國企業紅利。這兩方面都構成了中美經濟相互依賴的內容。
歷史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日本和美國是中國改革開放至21世紀頭10年期間,較早對中國實行投資,並參與到市場股權改革中的行爲體。中國部分頭部企業甚至國有企業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外資比例,當然前提是中國資本佔控股地位。美國金融業發達,金融衍生品類型是全球之最。在中國一大批頭部獨角獸企業中,美國對沖基金和私募基金通過注資往往可以獲得隱性的權力和控制權,部分案例甚至因涉及商業機密,鮮少公開。中國一些政府投資資本(私人基金)亦會投給美國(諸如加州)的科技新創企業,但這一商業行爲也被川普的行政令所禁止。總體看,中美在獨角獸企業的融資與股權控制上是不對等、不對稱的。美國政府使用行政手段禁止中國資本投資美國獨角獸新創企業。而中國衆多的企業在資本(股權)結構中,外資或特定基金佔據相當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