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從七普數據重新認識中國人口結構和城市化進程

王丹:大城市的生育率顯著低於中小城市,如果中國的目標是延緩人口下降的速度,則需要給中小城市尤其是縣城更大的發展空間。

國家統計局在5月11日公佈了第七次人口普查(七普)的數據,展示了一些出人意料的結果。過去十年每年0.53%的人口增幅爲過去40年最低。聯合國原來估計中國的人口在2027年會達到峯值,但現在達峯的年份會提前,比預期要快。七普之後,政策對於生育的限制最終會完全放開。但根據過去放開二胎後的情況來看,新生兒數量只會暫時上升,中長期的人口軌跡仍將向下。

七普發佈後,有許多關於數據準確性的爭論。中國主要有三個不同類型的人口統計,一個是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位數逢0的年份爲普查年度,在兩次人口普查之間開展一次1%人口抽樣調查,另外還有公安部每年的戶籍人口統計。有人會發現把公安部每年公佈的各年齡段人口數字加總和普查數據對不上。但是,人口普查數據更接近於真實值。中國2016年才取消獨生子女政策,由於超生要罰款,所以在之前的抽樣和普查中少報家庭人口很常見。在縣城和農村地區,很多兒童在上小學之前都不上戶口。這也是爲什麼歷史年度數據中,新錄取的小學生人數一直高於7年前的出生人數,每年的差距約爲100-200萬。不少農村人如果不是爲了進城打工也不上戶口。在每次人口普查之後,統計局會糾正過去不正確的人口統計。

數據中值得關注的四個趨勢

您已閱讀20%(509字),剩餘80%(199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藍色時期

王丹,現任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中國區總監,負責中國宏觀經濟、金融市場、地緣風險等研究和相關預測。先前,她曾擔任恆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中國首席分析師。她從美國華盛頓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主要領域爲產權、宏觀和計量經濟學,之後在中科院從事博士後研究,方向爲農業。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