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碳中和,石油美元的終結?

吳金鐸:當石油不再是「工業血液」,其金融屬性脫離商品屬性,會如何影響石油美元?碳中和加速去化石能源趨勢,將如何影響世界貨幣體系?

以色列新銳歷史學者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寫道「工業革命的核心,其實是能源轉換的革命」。歷史上能源革命帶來工業革命,然而這次「碳中和」能源革命或許還會對世界貨幣體系產生史無前例的影響。

自1971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鉤,布列敦森林制度瓦解,全球貨幣體系進入主權信用貨幣時代。布列敦森林制度的崩塌使得美元兌世界主要國家貨幣均出現不同程度貶值,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受到威脅。1973年爆發第四次中東戰爭,給西方國家帶來石油危機和經濟危機,作爲「工業血液」的國際原油戰略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然而美元脫鉤黃金之後,美元對石油的相對購買力大幅下降。在這樣的形勢下,1974年美國以替沙烏地提供軍事援助作爲交換條件,換得沙烏地及後來的OPEC同意以美元作爲石油定價和貿易結算的唯一貨幣。

於是,美國在美元脫鉤黃金而貶值威脅其國際貨幣地位的不利條件下,以石油危機爲契機,將美元與石油掛鉤,成功挽救了美元的世界貨幣霸主地位。然而,在全球碳減排硬約束和「碳中和」目標下,大約半個世紀後石油煤炭等傳統能源將逐漸退出,化石能源時代終將被新能源革命淘汰。當前全球已有芬蘭、奧地利、冰島、瑞典、中國、歐盟、加拿大、英國及美國等近30個國家公佈「碳中和」時間表。當石油不再是「工業血液」,其金融屬性脫離商品屬性,將如何影響石油美元?「碳中和」以什麼方式影響世界貨幣體系?

您已閱讀11%(578字),剩餘89%(469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