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公共關係

中美公關人的一天

趙瑩:成熟美國市場PR危機的出現機率,比不斷變化成長中的中國市場要少。美國PR行業工作成敗,已經越來越向戰略方向的運籌帷幄轉移了。

我自己在中美兩國的公關行業和PR的對照面——財經媒體領域都工作過,所以一直很想把公關傳播行業中美從業人員的不同工作和生活狀態對比分享給大家。這兩年和紐約大學、佛羅里達大學公關專業的學生們交流,也經常會碰到懵懂的新鮮PR人問究竟傳播這份工作,每一天實際工作狀態是如何的。

爲了能更客觀地對比此間異同,我採訪了兩位差不多年齡、分別在美國舊金山灣區和中國北京做PR工作的青年公關人,希望以白描的方式寫她們忙碌而充實的一天。如同我在專欄的介紹中寫的,不想帶著傲慢或者偏見去評判這個行業在兩個國家的情況,希望大家在見微知著的敘述中,可以看到不同,互相學習,也給希望給即將進入這個行業的年輕人一些借鑑,大家可以共同進步。

Norah是我在復星國際紐約時,從實習生帶起來的姑娘,紐約大學公關專業研究生畢業,目前就職於矽谷一家SaaS科技公司,主要負責科技傳播和行銷類的工作。而她的師姐Sunny有著類似的教育背景,紐約大學畢業後回國,之前在奧美服務各類客戶,工作從傳統的媒體新聞稿撰寫、發佈會活動等,到品牌創意、策略方案、社群媒體運營等等不一而足。日前爲了更好地順從內心「願更多爲社會服務」的夢想,加入了國際環保組織,做NGO的公關傳播工作。

您已閱讀13%(512字),剩餘87%(33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傲慢與偏見

趙瑩,前復星國際駐紐約企業傳播執行總經理,博雅公關中美市場團隊負責人。在紐約工作十餘載,一直在企業和品牌傳播領域做中美相關的跨文化傳播工作,經歷過中概股大戰空頭的危機處理,也體會過歐美跨國企業亞洲市場戰略的轉型和落地傳播。《傲慢與偏見》是年少時勾起我內心布爾什維克主義情結的啓蒙小說,也是我一直覺得在中美傳播領域想要打破的阻礙。很多時候,是西方世界的傲慢和我們內心的偏見,束縛了我們看世界的眼光和格局,因此想借此專欄把親歷過的案例做點滴分析,以期待我們可以一起打破桎梏,成爲東方和西方遇見中,良好溝通的傳播者。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