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

緬甸局勢下TikTok的政治風險與機遇

王英良:字節跳動是全球性企業,這就意味著TikTok將不得不融入不同的政治環境中,但企業有義務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並維護人類的基本道義。

2月初,緬甸這一東南亞佛教國家發生政變。軍方拘押了民選領袖緬甸聯邦共和國國務資政翁山蘇姬和她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成員,並實行了規模龐大的政府改組,對原有高級官員進行撤換。目前,緬甸國家電視臺已被軍方控制,多個頻道已中斷播出。同時,緬甸內比都、仰光等多地出現通訊中斷,這反映了軍方對信號與媒體的控制。2月1日,全國民主聯盟以翁山蘇姬的名義發表了一份聲明。聲明中說:「我敦促人民不要接受軍方的決定,發起示威抗議,向軍方奮力反擊。」隨後,緬甸出現持續至今的大規模抗議活動,示威者要求釋放翁山蘇姬、恢復民主。4月13日,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let)警告稱,除非國際社會介入制止暴力,否則緬甸將會走向「全面衝突」,這與2011年的敘利亞有「明顯的相似之處」。

作爲緬甸民主轉型的標誌性人物,雖然翁山蘇姬的光環因爲洛興雅人問題備受國際社會爭議,但作爲民選政治精英,她在緬甸仍然受到數千萬人的敬仰和愛戴。她領導的民盟在去年11月的緬甸大選中以80%的選票獲得壓倒性勝利。政變後,翁山蘇姬再遭軟禁,並面臨兩項指控:違反緬甸《自然災害管理法》和《緬甸進口法》。在軍事強權下,緬甸的和平以及民主進程再一次被打斷。

軍政府面對民衆的持續規模性抗議,選擇武力鎮壓。緬甸公民記者的風險很高,因爲任何被抓住拍攝緬甸軍方的人都可能面臨被逮捕、鎮壓,甚至喪命的風險。不過,示威者說,這種風險是必要的。從公開流出的影片可以看出,軍隊使用了真槍實彈、催淚瓦斯,民衆遭受毆打,這些爲揭露軍政府的暴力提供了證據。由於緬甸普通民衆受教育程度並不高,沒有太多民衆能通過熟練的英文來向世界進行實況傳播,而實況拍攝成爲外界瞭解緬甸事態近乎唯一的途徑。在此情況下,字節跳動旗下的TikTok以其即時傳播能力受到緬甸抗議民衆的熱捧。

您已閱讀24%(756字),剩餘76%(24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