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NFT

NFT會改變藝術嗎:在數位非複製時代怎樣看待加密藝術的意義和侷限?

馬麗、李晉:NFT無疑會將給藝術市場帶來結構性的變化。不過對NFT帶來「藝術民主化」的期待,是否有持久的前景?

最近的藝術市場中,NFT這個現象無疑是最熱門的話題。在討論之前,我們不妨先思考兩個問題:咖啡館牆壁上的梵高《向日葵》的複製品,和這幅名畫的原畫之間,藝術價值和意義究竟有什麼不同?如果我們手頭擁有世界上最昂貴的照片之一《幻影Phantom》的翻拍照片,它和原拍攝的作品,兩者之間的價值有什麼不同?

今年3月,世界著名拍賣公司佳士得將平面設計師麥克•威克曼Mike Winkelmann (網名Beeple)的NFT數位作品(《每一日:前5000天》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拍出了6934.6萬美元的高價,被各大媒體稱爲一場劃時代性的拍賣。此次拍賣過程吸引了首次參與佳士得拍賣的衆多買家,在結束競拍之前幾分鐘,訪客數量成長到2200萬人次,一度使佳士得官網負荷過重,而最終買方則是全球最大的NFT基金公司的創辦人。

於此而來的是藝術界對此話題的爭議。事實上,在佳士得決定要拍賣這幅NFT作品時,爭議就開始了:有人覺得此次拍賣只是搞噱頭,也有人亢奮地認爲藝術市場要發生技術革命性的大突破。另一家拍賣行蘇富比也推出幾位知名藝術家的NFT作品,還直播燒掉原畫後拍賣的鏡頭。3月底,中國畫家冷軍的一件作品,也被生成NFT加密藝術,並拍賣到40萬,原畫也同樣被主辦方當場燒燬。與此類拍賣相關的一系列新聞事件和輿論,讓原本不瞭解區塊鏈技術和NFT的人也開始關注了起來。在新社群媒體clubhouse上,衆多藝術品市場相關的聊天房間都在討論這個問題。

您已閱讀12%(633字),剩餘88%(47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