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拜登

拜登經濟刺激政策,如何影響美國通膨?

刺激法案是否會在不遠的未來引發通膨?這是美國第一次在超低利率下實施大規模刺激。政策短期將會推動通膨迅速上漲,未來呢?

3月11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1.9兆美元抗疫刺激法案,致力於緩解疫情給美國民衆帶來的經濟困境,推動個人消費成長,提升經濟增速。由於涉及到的刺激金額數值巨大,該法案一經報導便引發了巨大反響。

一個重要的議題是,規模巨大的刺激法案是否會在不遠的未來引發通貨膨脹?我們認爲,與過去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本輪經濟刺激法案是美國第一次在超低利率環境下實施大規模財政刺激。毫無疑問,在短期,貨幣和財政雙刺激政策將會推動通膨迅速上漲。但是,這種刺激未來是否會引發通膨螺旋式上升是市場主體擔憂的焦點。作爲政策制定者,美聯準也在探索未知領域,如果沒有妥善管理市場預期,導致通膨預期上升過快,可能會迫使美聯準收緊貨幣來管理通膨,這將會引發全球資產價格被動調整。

大多數美國主流經濟學家認爲刺激法案是必要的,但是對法案的規模是否過大以及可能帶來的經濟後果存在爭論。美國前財政部部長薩默斯認爲,新冠疫情衝擊不同於金融危機。在這次疫情衝擊中,失業率逐漸下降而非金融危機中的急劇上升,貨幣環境也比2009年寬鬆得多,消費者需求更多是受到疫情壓制,在疫情緩解後經濟將逐步復甦。薩默斯從產出缺口角度衡量了這次刺激計劃的大小。引用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估計,薩默斯指出本輪1.9兆美元刺激計劃將至少達到預期產出缺口的三倍,而金融危機中歐巴馬刺激計劃僅相當於產出缺口的一半,這有可能引發這一代人從未見過的通膨壓力,從而威脅金融穩定,並擠壓美國公共投資的空間。克魯格曼持有相反觀點,他認爲當下沒有人知道如何衡量產出缺口,而產出缺口的數據也很容易被操縱。他認爲拜登的救助法案不會讓美國重演上世紀70年代通膨老路,並堅信美聯準擁有足夠的政策工具來應對價格上漲的壓力。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葉倫(Janet Yellen)在被問及增加支出是否會導致經濟過熱時,她表示不認爲會發生這種情況,並指出經濟衰退與失業纔是當前最大的危險。對於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葉倫表示並不能反映市場對通貨膨脹的擔憂,而是對美國經濟復甦的預期。美聯準主席鮑爾也表示,預計經濟復甦將在未來數月引起通貨膨脹,但這只是暫時的,還不足以促使美聯準加息。

您已閱讀22%(891字),剩餘78%(32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