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富士康

Lex專欄:蘋果造車或爲富士康開啓新業務模式

老牌汽車製造商沒什麼動力幫助蘋果製造與自己的產品競爭的汽車。這給尋求業務多元化的富士康帶來一個機遇。

作爲蘋果(Apple)的主要供應商,富士康(Foxconn)多年來一直試圖多元化業務,以減輕對最大客戶的依賴,但一直未能成功。蘋果造車計劃或許已經給鴻海(Hon Hai)——這家代工製造商在臺灣上市公司的名稱——帶來了新的推動力,代價是犧牲短期利潤。

富士康的命運仍然掌握在蘋果這家美國智慧型手機巨擘手中。強勁的iPhone 12銷售使富士康第四季度營收成長15%。然而利潤未達預期。淨利潤下降4%,至460億元新臺幣(合16億美元)。

這反映了富士康的激進轉型努力,即從核心的電子組裝業務,轉向電動汽車生產。它將提供一個電動汽車「平臺」,即一種靈活的基本設計,幫助合作伙伴處理80%的開發工作。採用該平臺的公司將不得不委託富士康從事所有生產。

您已閱讀40%(319字),剩餘60%(4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