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全球經濟並未快速實現快速同步復甦,呈現「K型」、「U型」和「V型」等復甦分化的特殊走勢。疫前中國經濟進入「三期疊加」,疫後經濟復甦加快,但經濟進入放緩週期的判斷不變。一方面,中國不刻意追求經濟增速的同時,保持穩定的經濟成長以及持續的成長動能依然十分關鍵。另一方面,疫後中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全球經濟發展形勢仍不穩定,高質量發展不僅要啟用全要素生產率,更需要新的發展理念和新的經濟成長範式。
重新審視中國宏觀經濟的發展生態
中國宏觀經濟有其自身演進邏輯,在新舊範式的轉換中,創造中國特色的發展經濟學不可避免會有曲折、有險阻。傳統經濟成長的資源要素驅動轉向需要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的共同作用,高度依賴資源消耗和出口導向的前成長時代已然不復返,而單純以市場換技術的權宜之計更無法適應科技競爭日益激烈、地緣政治矛盾突出的「新全球化」時代。外部環境的激烈變化以及內部經濟轉軌進一步凸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緊迫性,既要適應經濟增速調整爲中低速的客觀性,同時也要防止經濟增速降速過快和市場化改革滯後的問題。
您已閱讀14%(445字),剩餘86%(267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