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

歷史視角下看流行病長期經濟影響

甘潔、梅建平、王思懿:新冠疫情已肆虐一年有餘,經濟何時才能擺脫疫情的陰影?更讓人困惑的是,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似乎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已肆虐一年有餘,一個現實的問題是:經濟何時才能擺脫這次疫情的陰影?更讓人困惑的是,當前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似乎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一方面,自去年3月份股票大跌以來,美股及上證指數已經通過「V形」反彈創下新高。一般來說,資本市場反映投資者對未來的信心,股市的表現說明經濟發展也會遵循相似的反彈軌跡。另一方面,有經濟學家指出失業率居高不下、新增就業數據疲軟,表明經濟恢復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正如頂級商業雜誌《經濟學人》所說,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之間存在著一道「危險的鴻溝」。

要想了解經濟從新冠疫情中恢復需要多長時間,也許最好的方法就是分析歷史。我們彙總了美國和英國過去500年的數據來研究瘟疫流行對經濟和金融的影響,我們的研究包括了歷史上死亡10萬人以上的13次主要瘟疫,其中包含造成7500萬人死亡的黑死病和1億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表1)。

表 1: 流行病研究和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

您已閱讀30%(401字),剩餘70%(94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