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生活方式

新冠時期的幸福感

庫柏:人們很少敢於說出一個帶有負罪感的真相:我們之中的許多人在疫情期間更快樂了。

上週六,我和一個朋友去外面喝咖啡,我在整個疫情期間幾乎沒有和他見過面。在我們碰了手肘後,他立刻驕傲地拿出他的手機,給我展示他最近的體檢報告:他的壞膽固醇降了不少,因爲他不再外出喫飯了。他對不用社交的生活也感到高興。前一天晚上,他收到兩個「非法」晚宴的邀請,但他分別告訴兩個主人他不能赴宴,因爲他要去另外那一個聚會。之後他就坐在家裏看Netflix節目。我們見到彼此後很開心,但不到一小時,我們都覺得可以結束了,給自己找了個藉口,然後各自回家享受孤獨。

疫情期間的焦點被放在受苦的人羣上:死者,喪失親人者,孤獨者,抑鬱者,新失業者,貧困者,被家暴的女性,被沒完沒了的孩子居家學習折磨的家長,以及眼睜睜看著青春虛度的年輕人。焦點放在他們身上是對的。但人們很少敢於說出一個帶有負罪感的真相:我們之中的許多人在疫情期間更快樂了。現在,隨著疫苗能保證我們最終迴歸正常生活,我們卻不確定是否想要回歸。

益普索(Ipsos)的年度「全球幸福感」(Global Happiness)調查在去年7月和8月調查了27個國家的2萬名成年人,得到了一個有趣的發現:63%的人表示他們覺得幸福,比2019年僅下降1個百分點。這與每年慣常的降幅差不多:在2011年至2020年間,全球認爲自己幸福的人的比例下降了14個百分點,其中墨西哥、土耳其、南非、阿根廷、西班牙和印度的降幅特別顯著。去年公共領域的損失似乎並不關鍵,因爲最常被提到的幸福來源都是私人原因:「我的健康/身體狀況」,「我與伴侶/配偶的關係」和「我的孩子」。

您已閱讀32%(645字),剩餘68%(134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西蒙•庫柏

西蒙•庫柏(Simon Kuper)1994年加入英國《金融時報》,在1998年離開FT之前,他撰寫一個每日更新的貨幣專欄。2002年,他作爲體育專欄作家重新加入FT,一直至今。如今,他爲FT週末版雜誌撰寫一個話題廣泛的專欄。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