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宏觀經濟分析和政策操作實踐中,「三期疊加」指的是成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此說於2013年提出,比較好地概括了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也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重大政策舉措的推出提供了依據。目前,「三期疊加」的問題仍然存在,但已非主要矛盾。這是因爲,中國經濟成長業已從高速轉入中速階段,2009年的強刺激政策實施距今已超過十年,其後遺症也有所緩解。筆者認爲,當前和今後較長時期中國經濟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新三期疊加」,包括經濟發展階段跨越期、國際經貿摩擦高發期和新冠疫情衝擊恢復期。
一、經濟發展階段跨越期。中國經濟發展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跨越階段,各方面的困難和阻力很大。中國經濟總量於2010年超過日本,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9年,中國GDP摺合14.4兆美元,約爲美國的67%,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2020年,在疫情衝擊之下,中美經濟增速分別爲2.3和-3.5%,中國經濟規模達到了美國的71%。總體上看,中國經濟正處於總量上向最大經濟體邁進,人均水準從上中等收入到高收入國家突破的關鍵階段。世界經濟史和發展經濟學規律表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克服很多內部困難,而大國崛起歷史和地緣政治現實也說明,邁向第一大經濟體必然面臨巨大的外部阻力。
二、國際經貿摩擦高發期。近年來,部分發達國家對中國的擔憂和防範明顯增強,特別是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和打壓不斷加碼。相應地,「大國關係緊張期」帶來了「經貿摩擦高發期」。原本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經貿關係演變爲「矛盾焦點」。美方於2018年挑起貿易戰,幾輪升級後已對金額高達36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徵收301關稅,對華加權平均關稅水準達到中國入世時的四倍。同時,中美經貿摩擦對中國發展的制約在科技領域也凸顯出來,通訊設備、整合電路和人工智慧等重要產業均受到顯著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