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複雜的政治鬥爭,民主黨候選人拜登最終獲得絕對優勢成爲美國第46任總統。儘管在政治上取得了勝利,但拜登面對的卻是川普留下的「爛攤子」。拜登上任第一天一口氣簽署了破紀錄的17項具有法律同等效力的總統行政命令,重點包括重返巴黎協議、停建美墨西邊境牆、撤銷富有爭議的「Keystone XL」管道建設許可、結束針對穆斯林和某些非洲國家的旅行禁令等。這些措施意味著拜登急於顛覆川普「政治遺產」開啓新的時代。從現實看,美國目前復甦乏力,因新冠疫情導致失業率攀升,貿易受阻,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疫情帶來了極高的死亡人數,階層分裂對峙內卷,體面的工作越發稀缺,社會民衆充滿了挫敗感和對現狀的不滿。拜登政府不得不審慎地設計國內外政策,而國內政策的核心在於疫情治理以及提振國民經濟重拾國民信心。
一切事情首先從「人」開始。在內閣經濟團隊組建上,拜登很注重人選的籌備。塞西莉婭•勞斯成爲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擔任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有色人種女性;妮拉•譚登成爲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擔任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的有色族裔女性;美聯準史上首位女主席珍妮特•葉倫成爲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財政部長。可以看出,拜登有意突出女性在高級政務官僚中的地位。另外一個重要考慮是,推崇部分女性精英,可以相對進行獨立決策,實施多元化人事安排減少來自社會面上可能對拜登政府實施性別歧視或種族歧視的指責,同時用女性新人可迴避男性政治精英長期固化所形成的社會資本藩籬,與川普內閣普遍是白人男性形成鮮明反差,這表明拜登對「川普經濟學」堅定革新的姿態。
拜登所面對的危機猶如2008年歐巴馬第一任期所面對的經濟與社會危機,甚至有過之無不及。所不同的是,目前美國金融機構強勁,尚未有系統的金融風險。與歐巴馬在當選後提出大規模(7870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類似,拜登擬推出1.9兆美元經濟刺激計劃,該計劃包括向每個美國人直接支付1400美元,將最低工資提高到每小時15美元,向各州和地方政府提供3500億美元,讓幼稚園和學校在新政府上臺100天內復課等等。而這些紓困手段從理論上講會造成一定的通膨壓力、貨幣泡沫以及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