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美國大選

國會衝擊事件和美國政治衰敗的信號

王英良:川普力圖以「克里斯瑪型」權威來號召支持者衝擊政治核心,試圖塑造民意,這反映了其絕望和掙扎。

當地時間1月6日,各路川普的「支持者」闖入美國國會大樓,導致正進行確認各州選舉人大選投票結果程式的聯席會議被迫暫停。示威者與警方爆發激烈衝突,國會內局面混亂,議事廳有玻璃窗被打碎,國會安保人員不得不開槍「維穩」。報導稱,警方曾施放催淚彈,有人中槍,亦有其他人受傷。國民警衛軍及聯邦警察到國會控制場面,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當地週三傍晚6時起開始實施宵禁。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發文表示,「襲擊國會不是表達異議,而是無秩序混亂,近乎『煽動叛亂』,必須馬上停止。」在政治上,「叛亂」所要面對的往往是無情的「鎮壓」。令美國政治「失序」與「恐怖」的一天就這樣被歷史記錄,這是美國選舉以及民主法治中「極不光彩」的暗黑一日。

「衝擊事件」震驚世界,川普成爲衆矢之的。多國政要、聯合國等國際組織領導人紛紛表態,認爲暴力行徑令人不安和震驚,呼籲美國實現政權和平有序交接。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的發言人迪雅裏克1月6日稱,古特瑞斯對當天發生在華盛頓國會山莊的騷亂表示哀傷。迪雅裏克在一份記者通報中說,在當前形勢下,政治領導人應當讓支持者意識到避免使用暴力以及尊重法治的重要性。歐洲理事會主席蜜雪兒在推特上說,發生在華盛頓的場景「令人震驚」。加拿大總理杜魯道說,加拿大人對在華盛頓發生的暴力行爲「深感不安和悲傷」,希望可以儘快恢復正常。

事件的爆發造成了極其消極的「政治後果」。川普的既有優勢開始土崩瓦解,拜登獲得了政治以及道義上的新優勢。川普官方推特被封禁,各地謠言四起,川普內閣迎來了辭職潮。「衝擊事件」加速了川普政府核心精英團隊的瓦解,美國運輸部部長趙小蘭週四宣佈辭職,先前已有一些政府官員辭職,以抗議川普支持者衝擊國會。趙小蘭是第一位宣佈辭職的內閣成員,她也是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乃爾的妻子。而作爲共和黨大佬,麥康乃爾已經堅定地站在「反川普陣營」一邊。

您已閱讀30%(769字),剩餘70%(176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