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型冠狀病毒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中國疫苗的爭議與中歐投資協定的有望簽署

曹辛:疫情造成的世界經濟萎縮,客觀上促成中歐雙邊投資協定簽署進程快速向前邁進,有利於中國經濟體制改革。

本欄目由FT中文網與公衆號「遠見經緯」(原公衆號「經緯遠見」)、中華智庫基金會共同主辦

上週國際輿論有兩件和中國有關的事件頗受關注:一件是中國疫苗在海外的推廣,另一件則是中國有望於年底和歐盟簽署雙邊投資協定。

這兩件事情實際上是相關的,其根子都是疫情,從歷史上看,自然災害對人類歷史的影響往往都是革命性的。就上週情勢看:疫情在中國以外地區的嚴重蔓延,導致中國製造模式的再現,其大批次的生產能力使中國疫苗可能走向世界,但它當前卻面臨著不少問題;同時,疫情造成的世界經濟萎縮,客觀上促成了中歐雙邊投資協定的簽署進程快速向前邁進。因爲疫情也造成了中國經濟發展下一步的障礙和限制,爲求突圍,中國接受了歐洲要求中國市場進一步開放的條件,這直接促成了中歐雙邊投資協定簽署的快速進展。而且,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的本身,也有利於中國經濟的體制性改革,繼而在根本上有利於中國經濟長遠發展。

您已閱讀16%(382字),剩餘84%(20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