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美國舉行了總統大選投票,同時衆議院全部435個席位及參議院的33個席位會進行改選,大選將產生第117屆美國國會。總統選舉是美國最大規模的政治動員和參與。此次選舉民衆的投票率之高是空前的,規模性的選民衝突和輿論對立反映了美國社會意識形態的多元、難以協調的利益以及政治極化背景下普通民衆的焦慮和希望。
美國大選是兩黨勢力週期性地對決,是美國政治系統中最重要的事件。四年爲週期的大選是民衆政治參與的高潮,選舉反映了民衆新的利益趨向、政黨認同、政治態度和偏好。在影響選舉走勢的因素中,選民意識形態、個體的社會階層、宗教態度、政策偏好,政黨的行銷手段、總統個人形象、競選戰略、過往的執政政績等都是相當重要的變數。由於總統選舉可以較爲明顯地改變兩黨的權勢,「政黨利益分配體制」將會實現高級政務官的更替並帶來政策的明顯轉變。在全球化背景下,總統及高級國務官員在貿易、投資、稅收等領域的政策以及國內治理水準會顯著地影響到每一民衆的切身福利。在政治極化的背景下,兩黨在政策上表現出了一定的對立,在大選時刻,各黨派的擁躉、媒體、財團等紛紛進行站隊。美國2020年的大選是一個在短時期內爆發出巨量政治參與並將深刻影響美國政治甚至國際關係走勢的事件。
「美國之音」認爲,儘管2020年總統大選結果還面臨可能的法律訴訟,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川普與拜登之間的激烈角逐使得這次選舉投票率創下120年來的新高。根據佛羅里達大學政治學系教授、選舉專家麥克•麥當納的統計,有超過1.59億美國人在2020年總統大選中投下了選票,投票率爲66.9%,創120年來的新高。2020年選舉年的現實環境包括美國新冠疫情難以遏制、中美競爭走向惡化、美國與全球化逐步「脫鉤」、美國經濟衰退、高失業率以及社會動盪等。這些因素都涉及普通民衆的福利、發展與安全,民衆再不能像以前那樣作壁上觀,形勢給人們提供了極大的投票和政治參與動力。皮尤研究中心在11月3日公佈的一份報告顯示瑞典、澳洲、比利時和南韓是全球投票率最高的國家, 投票率在80%上下,而美國歷史上平均的投票率大約在55%,在35個民主國家中排名第30位,但這次投票率創歷史新高。普通民衆積極參與對各自支持的總統候選人的投票活動,甚至在選舉存在爭議之際主動上街或遊行或抵制對方政黨及其支持勢力,爲己所支持的候選人採取諸如做義工、宣傳、演講造勢和社區拉票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