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新型冠狀病毒

戰勝疫情我們必須互相學習

邰蒂:紐約與英國在抗疫上的一些細微差別以及彼此的表現,讓我覺得政策制定者應該關注他國做法並複製行之有效的方案。

三個月前,我女兒在紐約就讀的高中公佈了一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應對計劃,分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9月到11月下旬的感恩節,在這個階段,假如沒有爆發新冠疫情,計劃讓孩子們進入校園。到目前爲止,該計劃基本落實,儘管中途曾因發現一些病例而中斷兩週。

第二階段是在感恩節之後的幾個月,在這個階段,學校將回歸純線上教學。原因?校長們在夏季考察了相關科學知識後,認爲到了隆冬時節很可能會出現第二波新冠疫情。因此他們大概是想通過制定計劃來先行一步。這幾個月來,他們爲任何有需要的學生保留了線上教學的選項,同時還對學生進行隨機新冠檢測。

這一策略不尋常嗎?如果你住在紐約,你不會這麼想。在紐約,許多教育機構都採取了類似措施,儘管這些機構在實施效率上存在著巨大的——殘酷的——差距,因爲一些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之間的資源差距非常大。

您已閱讀21%(374字),剩餘79%(136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