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70歲以上人羣對新冠病毒更易感;聯合國似乎也不例外。此次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本是聯合國在成立75週年之際重振旗鼓、證明其重要性的機會;然而,聯合國卻未能協調有效的全球應對機制,暴露了其脆弱性。
然而,當世介面臨更大的威脅如氣候變化時,聯合國未必就像其應對新冠病毒時那麼脆弱。北半球出現有史以來最熱夏天之後,呼籲全球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熱情高漲。在上個月聯合國年度大會上,聯合國祕書長安東尼歐•古特瑞斯(António Guterres)指出疫情之後採取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重建經濟的必要性再次深入人心。日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承諾:中國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一週前,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Joe Biden)發表強有力的演講,將氣候問題納入其核心議題。他指出,美國將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並投資2兆美元助力美國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
目前,中美兩國在任何事情上都能合作的希望非常渺茫。但聯合國的誕生表明,在面臨共同的生存威脅時,這種情況有可能發生轉變。1945年,聯合國成立的初衷是要避免核戰爭。此後,聯合國漸趨政治化,未能阻止許多悲劇發生。但其核心使命取得了成功。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沒有全球性的戰爭,也沒有訴諸核武器的狀況發生。
您已閱讀40%(560字),剩餘60%(85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