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政府集中力量對付TikTok並較爲迅速地將其拖入被動困境後,美國商務部對WeChat母公司騰訊亦發起了凌厲的攻勢。先前,國務卿龐畢歐一度宣佈,美國將擴大對中國的「網路清潔」計劃,對具有潛在安全疑慮的中國手機程式與雲端運算服務納入該計劃加以限制。在這一過程中,美國政府各部門進行了有組織有計劃的分工,中國跨國公司儘管擁有一流的產品以及服務所帶來的客戶擁躉,但是依舊在美國政府的進攻態勢下處於下風。
儘管騰訊在汲取字節跳動的應對手法基礎上既吸收又「創新」,但根據美國司法部公開披露的資訊,騰訊向美方提出的交涉包括:成立一個只為美國WeChat用戶使用的美國版WeChatApp;設立相關措施來保證美國版WeChat源代碼的安全;將美國WeChat用戶數據存儲在由美國公司提供的「雲」裏面;美國版WeChat將由一家新設立的美國公司管理,其公司管理架構由美國政府批准認可;美國版WeChat的源代碼交給獨立第三方監管機構審查(以防止可能存在的「後門」);對美國版WeChat進行定期的數據審計和數據傳輸的通報制度;建立嚴格的數據管理制度,限制公司人員隨意訪問用戶資訊。但美國政府以「不信任」作爲回應。在政治強壓下,騰訊儘管作了最大的讓步,一度放低姿態,但WeChat在美的命運依然難以預料。
中國對美投資始終受到中美關係的影響。中美建交的最初動力並非是經濟利益的需要而是共同遏制蘇聯的威脅,這說明了中美兩國都在奉行「現實主義」的態度,應對共同且緊迫的威脅。要維持中美的合作關係,經貿與投資當然是最穩妥的。相較於貿易,投資更需要建立良好的信任以及相應的規範和保障,否則衝突將成爲常態。問題是,中美兩國在預防投資衝突領域至今尚未建立共同的規範,這就意味著難以有共同的實踐。在缺乏共有規範的現實下,兩國往往以本國利益爲中心,進行「應急」式處理,由於兩國政府對對方資本依賴程度不同,這更加導致中國企業易於陷入被動,疲於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