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9月25日)Apple公司宣佈,到2020年年底暫停向Facebook收取被稱爲「蘋果稅」的佣金抽成。什麼是「蘋果稅」呢,「蘋果稅」暫停收取背後又有什麼樣的博弈和暗流湧動呢?
一直以來,Apple都在自己的移動設備上通過自有的操作系統iOS和應用商店App store管理和維護移動應用。相應的是,Apple公司要求運行在iOS移動設備上的應用通過應用內購買(in-app rentals and purchases)數位化產品時需要通過Apple的應用商店和Apple Pay完成支付功能,並收取相應的佣金費用。這個佣金費用被iOS上的應用開發者稱爲「蘋果稅」(Apple App Store Tax),具體比例是:一般數位化產品購買收取整個訂單總額的30%;訂閱服務第一年收取30%,之後續費收取15%。之所以被稱爲是「稅」,就是因爲幾乎所有iOS移動設備上的應用內購買都需要被Apple抽取同樣比例的佣金,不論你的用戶規模和服務類型。
一方面對於中小應用開發者來說,Apple是佔據優勢地位的廠商,很難與之博弈;另一方面,收費的30%交出去,也實在不是一個小數目。一些網路頭部企業,甚至規模與影響力和Apple不相上下的企業,是不是可以避免或者優惠繳納「蘋果稅」呢?很遺憾,不行,而且比例一視同仁。再大牌的應用,包括美國的Netflix、Facebook,中國的WeChat、微網誌,在應用內訂閱會員、銷售虛擬服務,都要支付30%的「蘋果稅」。爲了避免繳納這沉重的「蘋果稅」,Netflix乾脆從2018年開始,停止支持iOS平臺上的應用內購買訂閱。用戶必須在瀏覽器或PC上訂購了Netflix服務,纔可以在iOS平臺上的應用中登陸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