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公平與效率的分析視角
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在中國由來已久。儘管改革開放以來,包括勞動力在內的生產要素得以在市場的作用下跨區域配置,但囿於諸多因素,要素的跨區域流動還存在不少制約:中西部農村進入東部城市就業的人口,長期享受不到完全的市民待遇,相應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權益大打折扣;東部的資本、技術和人才往往也不把進入中西部作爲優選項,而更願意在軟硬環境相對更好的東部地區流動。這在某種程度上更加劇了東西部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趨勢。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成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新的重大提法表明,新時代我們既要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高中國經濟生產效率,把「蛋糕」做大,又要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確保社會公平正義,把「蛋糕」分好。
近年來,我們都注意到一種趨勢,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相繼上升爲國家戰略,國家加快發展現代都市圈的目標方向更爲明確了。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2019年發佈的《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將「取得明顯進展」,2035年將「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都市圈」。
您已閱讀17%(520字),剩餘83%(261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