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歐洲央行

歐洲央行不應該趕時髦

明肖:歐洲央行官員需要保持專注。如果他們把時間浪費在討論價格水準目標制上,那將是危險的分心;因爲他們有更緊迫的事情要應對。

作爲熱心追逐時尚的人,歐洲央行(ECB)官員們還緊緊追隨其他央行設定的理念潮流。當1990年代流行通膨目標制(inflation targeting)時,歐洲央行採取了這種新制度,併成爲其背後經濟理論的堅定追隨者。此後約10年期間,通膨目標製取得了驚人的成功。當一系列危機降臨歐洲時,這一成功結束了。上一次歐元區的核心通膨率高於2%還是在2008年。

歐洲央行已有多年無法達到其接近但低於2%的通膨目標,這與目標水準或內置的不對稱無關。通膨目標制有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央行政策目標在公衆當中擁有可信度。多年前,工會和僱主會用歐洲央行的目標作爲他們工資談判的依據。現在沒人這樣做。歐洲央行已經失去對通膨的掌控。這不是它的錯。但這是現實。

換用另一類目標不會帶來任何改變。最近關於一種替代概念的辯論十分火熱:價格水準目標制(price level targeting)。區別在於,這種制度會爲過去偏離目標做出補償,而通膨目標制的特點是「既往不咎」。美聯準(Federal Reserve)最近採用了我所稱的靈活的價格水準目標制,它允許通膨率超出目標,以補償過去低於目標的表現,但美聯準沒有正式設定未來的價格水準目標。隨著經濟復甦,美國的通膨率很可能會超過2%,但這在歐洲不可能發生。今年8月,歐元區的年核心通膨率爲0.4%,創下歷史新低。經濟復甦勢頭在解封初期的激增過後有所減弱。

您已閱讀41%(586字),剩餘59%(85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