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徐瑾經濟人》專欄,我們談到在現代信用貨幣時代,貨幣的本質就是信用。
信用這個詞,就意味著貨幣可以無中生有。那麼我們總在談的印鈔或者印錢,究竟是怎麼回事?一張張的紙甚至符號,如何對應價值?
衆所周知,早期貨幣是金銀這樣的貴金屬,而早期銀行家,其實許多出身金匠。而最早的紙幣或者鈔票,其實是銀行券的一種。所謂銀行券,也就是銀行發行的一種票據,用這個票據,你可以按照紙面上的面值多少,拿它兌換多少貴金屬。比如英格蘭銀行發展早期,發行100磅的銀行券,當時隨時可以拿到銀行裏去兌換成價值100磅的貴金屬。這也是爲什麼,很多紙幣單位都是來源於重量。
您已閱讀14%(270字),剩餘86%(164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