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歷史

竺可楨解放前夕「轉心」記

葉勝舟:竺可楨不願被左、右政治勢力利用,刻意保持距離。其日記處處體現「求是」精神,「只問是非,不計利害」。

竺可楨任浙大校長13年,基於自由主義價值觀,長期對蘇聯和中共均無好感,但對中共由陌生到熟悉、由排斥到重視,有個「轉心」過程,尤其稱讚解放軍進駐上海軍紀嚴明。

對蘇聯一貫疑慮

和傅斯年等自由主義學者一樣,竺可楨對蘇聯有深深的疑慮和敵意。他在浙大總理紀念週集會上向學生報告時局,稱「聯俄以抗日之不能救國,徒足以滅亡。」而且分別舉中外多例論證此說,國外案例是西班牙內戰;中國古代案例是南宋藉蒙古以滅金、吳三桂向滿州借兵後,結果都是自取滅亡。(《竺可楨日記》,1936年12月14日)

您已閱讀4%(236字),剩餘96%(58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