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投資決策是一個「黑箱」嗎?

柴志傑、李偲:AI決策在衆多行業中面臨同一個窘境,就是怎樣「取信於人」,即人類始終無法完全搞懂AI是如何作決策的,甚至開發者本身也一樣。

當前人工智慧的應用發展一日千里,在醫療健康、製造業、零售業、城市管理等衆多領域,人類已越來越多地讓AI來幫我們分析和決策。在金融投資領域,我們同樣也看到運用人工智慧技術的產品脫穎而出,尤其在今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引發的全球市場波動中,不少AI量化基金走勢穩健,穩定性遠超傳統基金產品。

然而,AI決策在衆多行業中依然面臨著一個窘境,就是怎樣「取信於人」——人類始終無法完全搞懂AI是如何作決策的,甚至開發者本身也一樣。在金融投資中,傳統投資的大師們強調,不要投資於不懂的東西,AI這種「不可言說」的投資策略,給許多投資者帶來強烈的不安全感。

也因此,AI尤其機器學習決策被稱爲「黑箱模型」(Black Box Models)。但即便這個比喻也不太恰當——「黑箱」,意味著箱子打開以後,其運作原理是人們看得懂的,但人工智慧即便「打開」它的決策過程和結果,或許仍然不能讓人類看懂。

您已閱讀15%(384字),剩餘85%(21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