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底開始,在不到50天的時間裏,全美50個州1700多個城鎮爆發了5000多場反對種族歧視的示威遊行。這一波抗議的規模之廣、呼聲之高、影響之深,可謂前無古人,也許將後無來者。
這一切看似突如其來,但其作爲美國新一輪反歧視民權抗爭的高潮,實際上醞釀已久。此輪民權抗爭已經取得的「戰果」,是在幾年前抗爭剛開始時所無法想像的。雖然抗議的餘聲未落,但從現在情況看來,幾乎可以確定,以保護少數族裔及弱勢羣體爲初衷的「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至少暫時抵擋了以挑戰「政治正確」原則爲傲的川普主義。
在美國,「政治正確」並不是法律,但其「管轄」的範圍往往超越法律。隨著美國社會的越發多元化,人們在行使言論自由權時,受到的「限制」不僅來自於法律,也來自於尊重少數族裔及承認弱勢羣體平等地位的「政治正確」原則。「政治正確」並非全面干涉個體私下的言論自由,但要求人們在公開與半公開場合表達對少數族裔與弱勢羣體的基本尊重。近年來,美國各界人士因在公開場合發表歧視性言論而受到譴責甚至丟掉飯碗的案例數不勝數,就連美國高中生在社交網路上的部分歧視性用語及言論也會被美國大學作爲撤銷錄取通知書的理由。
您已閱讀14%(503字),剩餘86%(32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