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業

單靠廣告抵制無法遏制科技巨擘

福魯哈爾:Facebook和Twitter等社群媒體企業正在失去大企業的廣告支出。然而要遏制科技巨擘的經濟實力,僅靠廣告抵制是遠遠不夠的。

社會正義會帶來經濟正義嗎?這個問題是由「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提出的,該運動揭示了美國的系統性種族主義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不平等。但這也是整個企業界——尤其是科技巨擘——面臨的一個問題。

Facebook、Snapchat和Twitter等社群媒體企業正在失去大型企業的廣告支出,因爲這些企業擔心自己被人與這些平臺上發佈的煽動性言論聯繫在一起。然而,要遏制科技巨擘的經濟實力,僅靠一波圍繞仇恨言論的廣告抵制行動遠遠不夠。

首先,這場抵制可能只是相關廣告商在行銷預算本已減少的情況下宣揚企業美德的一種投機的方式。Facebook執行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打賭情況就是這樣,據報道他向員工表示,「我猜所有這些廣告客戶很快就會回到這個平臺上」。不管他說的對不對,包括星巴克(Starbucks)、可口可樂(Coca-Cola)和聯合利華(Unilever)在內的抵制者,只佔其社群媒體廣告總收入的一小部分。在Facebook 700億美元的廣告收入中,逾70%來自小型企業。

您已閱讀23%(466字),剩餘77%(156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