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大宗商品出口國寄望中國需求提振復甦

法伊夫:最終決定中國進口組合的是經濟因素,而非地緣政治。但是如果放任外交問題不管,緊張關係可能重塑供應和定價關係。

大宗商品交易商正寄望中國推動自然資源市場進一步復甦。中國佔到全球關鍵大宗商品進口的30%,比西方提早兩個月放鬆封鎖,而且利用價格疲軟在整個危機期間進行大規模儲備。

然而,北京與世界的關係從未到如此緊張的地步。外交爭端——尤其是與美國和澳洲之間——突顯出一種微妙的平衡:國際關係中的微小變化要麼加速全球復甦,要麼讓復甦徹底偏離軌道。

中國主導著鐵礦石、銅和大豆市場,吸納了60%的交易供應。中國購買了全球交易的30%的化肥、20%的原油和煤炭,以及全球17%的液化天然氣(LNG)。

您已閱讀13%(240字),剩餘87%(15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