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新型冠狀病毒

新冠疫苗應是全球公共品

皮林:任何疫苗在部署時,都應該儘可能地爲公衆健康創造最大利益。我們必須找到全球性的、合乎道德且有效的疫苗政策。

想像一下,如果在一年內,唐納•川普(Donald Trump)領導的美國、習近平領導的中國或鮑里斯•強森(Boris Johnson)領導的英國生產出了3億劑安全有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誰會得到它們?印度的護士、巴西的醫生,更不用說奈及利亞的巴士司機或坦尚尼亞的糖尿病患者,這些人能優先接種疫苗的可能性有多大?答案一定幾乎爲零。

各國之間圍繞有限的病毒檢測和個人防護裝備供應展開的醜惡爭鬥,與它們圍繞疫苗展開的爭奪相比,將顯得無足輕重。但是,如果一種疫苗要成爲某些人想像中的救世法寶,它就必須讓世界上的窮人和富人都能得到它。

任何疫苗在部署時,都應該儘可能地爲公衆健康創造最大利益。這就意味著在接種疫苗時需要優先考慮醫生、護士、其他一線工作者,以及那些最容易感染病毒的人,無論他們生活在哪裏,也無論他們的負擔能力如何。

您已閱讀22%(384字),剩餘78%(13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