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經濟學家盛洪在疫情期間始終高度關注防疫措施對經濟活動造成的影響。他認爲,網路技術下的新交易模式、市場的資源配置能力與社會自治的結合,能實現比行政強制更有效的防疫效果。以下是他近期與FT中文網的訪談實錄:
FT中文網:您覺得這次疫情會成爲壓垮全球化的最後一根稻草嗎?
盛洪:我不認爲會是這樣。我們身處疫情最高峯,大家都特別悲觀,會有這種想法。但我認爲,網路的發展,能緩解很多由疫情帶來的問題。比如說,網路讓越來越多的「非面對面交易」成爲可能。這主要指生產性服務業,如金融業、信息技術業、電子商務、教育、諮詢等行業,基本上可以利用網路進行交易或交流,並創造價值。比如你諮詢律師、遠距醫療、透過網路上課等等,都可以在線上進行。疫情之中,世界各地的人都開始網上辦公、網上會議。此外,原本似乎無法避免面對面交往的生活服務業,也得到了改進。很多購物已經轉移到網上進行,即使是飯館、商店,許多也開始採用自助結賬,不需要收銀員。連物流也可以不接觸。你買個東西,快遞小哥給你放進快遞櫃。甚至大批的貨物,也完全可以全世界電子交接。
您已閱讀10%(459字),剩餘90%(39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