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型冠狀病毒

喧囂的「中國賠償論」會如何發展?

鄧聿文:鑑於五個方面的原因,這次「中國賠償論」只是一次輿論泡沫,不大可能成真。是否成真,關鍵看美國。

隨著新冠疫情向全球擴散,最近一段時間,國外輿論出現了向中國追責和索賠的呼聲。這股呼聲不僅在美歐等國,也在印度以及一些和中國關係不錯的國家如緬甸、奈及利亞等出現,美國民間還開始訴諸行動,向法院提起訴訟。同時,G7外長會議後,美英法三國領導人也對中國進行了批評,英國外長兼代理首相拉布甚至聲稱,疫後的英中關係將回不去了。

國外的這股追責和索賠聲音反饋到中國,引發了輿論特別是自媒體的狂歡,一些公號文用「新八國聯軍圍剿中國」、「庚子賠款」、「八十國聯軍向中共索賠」等聳人聽聞的標題,其描述的中國賠償數額從數萬億美元到數百萬億美元不等,最高的是中國應向全世界賠償320兆美元。一時間大有全球對中國聲討的勢頭,使得許多人憂心忡忡,這也激發起了中國民族主義的強烈反彈。

中國官方輿論把西方國家這波最新的追責和索賠簡單地歸咎於西方政府和某些政治人物的「甩鍋」,其實不完全準確,有「甩鍋」的成分,但從美英法政府對中國的指責看,更多地是對中國這段時間對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全球抗疫援助的擔憂,警惕中國借援助而傳播專制價值觀和治理模式,謀求地緣政治利益,威脅自由民主秩序。法國總統馬克宏就直言不諱地指出,專制國家的抗疫和自由民主國家的抗疫沒有比較性。這一方面有中國輿論和民間國家主義誇大中國援助對全球抗疫的作用,直接刺激西方國家政府和輿論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是西方國家出於地緣利益的考量。不管中國願意與否,目前的疫情,已經演化成了中西方價值觀和地緣利益之「戰」,疫後這種情況會進一步加劇。

您已閱讀19%(631字),剩餘81%(27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