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新型冠狀病毒

疫情應該打破西方的自滿

邰蒂:疫苗和抗生素造就了西方人對傳染病的滿不在乎。製藥公司也不願出資研究傳染病這個低迴報領域,這一切都應該改變。

上週末我被困在家裏,我收拾了一些舊箱子,偶然發現了一批遺忘已久的信件。這些信是我1985年寫的,從巴基斯坦信德省(Sindh)一個叫做昆瑞(Kunri)的小鎮上的一家醫院,寄給了我在英國的家人。當時我正處在高中畢業與上大學之間的空檔期,我參加了一個醫療項目,在那裏做了幾個月的志願者。

這些信的內容出奇地有意義。和許多住在城郊、出身中產階級的西方青少年一樣,我是在對傳染病的極度滿不在乎中長大的。在1970年代的英國,接種疫苗似乎能極其有效地預防討厭的疾病,以至於我從未考慮過這個問題(除了開玩笑地說我討厭打針的時候)。

但在昆瑞,我的滿不在乎被打碎了。剛到那裏不久,我就在一封老式的藍色「航空」信中寫道,我震驚地發現,那裏的孩子們患有小兒麻痹症。當時,這種疾病在那個地區肆虐(根據蓋茲基金會(Gates Foundation)的數據,當時小兒麻痹症造成全球35萬人癱瘓,其中以年輕人爲主)。

您已閱讀22%(394字),剩餘78%(142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