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中國證監會下發《關於做好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行業期待已久的公募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正式落地。今年3月,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已正式獲准成爲基金投顧業務試點機構,成爲首批獲得該業務試點資格的銀行。至此,已有5家基金公司、7家券商、3家銀行和3家第三方銷售公司獲得該資格。這意味著,目前國內基金投顧業務的主要參與機構全數集齊。
公募基金投資顧問業務,主要是指擁有相關資質的基金投資顧問機構,接受客戶委託,在客戶授權的範圍內,按照協議約定爲客戶進行投資基金具體品種、數量和買賣時機的選擇,並代替客戶開展基金產品申購、贖回、轉換等交易申請的業務。與傳統的基於「賣方代理」的基金銷售模式相比,基金投顧採用「買方代理」模式,強調爲客戶提供量身定製的理財規劃和全天候的資產配置服務,對專業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也能夠提升基金投資的盈利體驗。這對中國財富管理市場而言是一個明確的方向和信號,投資顧問諮詢時代或將開啓。
一直以來,財富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經紀人/交易商模式(Broker/Dealer Model),一種基於交易驅動的客戶服務途徑,顧問收入主要以手續費(產品銷售佣金)爲主的模式。這種模式在美國、加拿大和大部分亞太地區占主導地位 。另外一種模式是顧問諮詢模式(Advisory Model),強調資產規模計價的收費,酌情收費的組合管理和財務計劃,在歐洲大部分地區和拉美地區較流行。中國是典型的交易驅動模式。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的特點是過度佣金激勵產生一系列問題。比如說,過去券商經紀業務以交易佣金爲經紀人的主要收入來源,各家傭金比例的競爭非常激烈常常帶來人員的大量流動,經紀人或顧問只關注客戶的交易頻次和券商佣金的比例,而忽略客戶的風險偏好和收益期望,導致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顧問諮詢模式會降低這些問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