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地緣政治

領土吞併:死灰復燃的危險理念

拉赫曼:主張改變國界本身未必是不正當的。關鍵是這樣的改變必須通過談判達成。允許不受挑戰的吞併是極其危險的,最終會導致戰爭。

你是否曾在半夜輾轉反側,夢見吞併鄰國部分國土?如果是的話,你不是一個人。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近一項民調顯示,對自己國家國界不滿意的歐洲人數量之多令人驚訝。在被問及是不是「鄰國的某些部分其實應該屬於我們」時,67%的匈牙利人給出了肯定的回答,60%的希臘人、58%的保加利亞人和土耳其人、53%的俄羅斯人和48%的波蘭人也給出了肯定的回答。這種情緒甚至也存在於西歐——37%的西班牙人、36%的義大利人和30%的德國人也認同這種說法。

在正常時期,這些想法並不重要。例如,匈牙利人可能會哀嘆1920年簽訂的《特利亞農條約》(Treaty of Trianon),在他們看來,該條約導致匈牙利喪失了三分之二的土地,但他們並不認爲奪回這片領土是一個切實可行的構想。危險在於,現在並非正常時期。長期是國際政治禁忌的吞併這一理念,正悄悄回到全球政治討論。最重要的一個事態是2014年俄羅斯從烏克蘭手中奪取克里米亞。只有北韓、委內瑞拉和辛巴威等少數幾個國家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主權。但5年後的今天,俄羅斯在加強其對該地區的控制。世界大部分國家現在都悄悄接受一個現實:克里米亞迴歸烏克蘭的可能性很小。從這個意義上說,此次吞併奏效了。

您已閱讀31%(528字),剩餘69%(116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狄恩•拉赫曼

吉狄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在英國《金融時報》主要負責撰寫關於美國對外政策、歐盟事務、能源問題、經濟全球化等方面的報導。他經常參與會議、學術和商業活動,並作爲評論人活躍於電視及廣播節目中。他曾擔任《經濟學人》亞洲版主編。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