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

Lex專欄:醫藥股不再是防禦性股票

中國,特別是疫情中心湖北省,對全球製藥供應鏈至關重要。中國和印度製藥企業生產中斷將導致全球藥物短缺。

迅速傳播的新冠病毒不僅給成千上萬感染者帶來痛苦,也給製藥行業帶來巨大麻煩。包括止痛藥撲熱息痛(paracetamol)在內,日常藥物的供應面臨著威脅。中國,特別是疫情中心湖北省,對全球製藥供應鏈至關重要。中國和印度製藥企業生產中斷將導致全球藥物短缺。

這些影響已經開始顯現。自疫情爆發以來,在全球最大的仿製藥出口國印度,主流抗生素的生產成本上升了50%。印度製藥公司生產的藥物佔全球的五分之一,但他們逾三分之二的化學原料依賴於中國。許多重要抗生素和發熱藥物的幾乎所有原料都來自中國。

市場已經表達了他們的擔憂。中國生物製藥(Sino Biopharmaceutical)、上海醫藥(Shanghai Pharmaceutical)和中國醫藥(China Pharma)等中國醫藥股在過去幾周出現暴跌,其中中國醫藥的跌幅高達50%。印度藥商西普拉(Cipla)、阿拉賓度製藥(Aurobindo Pharma)和太陽藥業(Sun Pharma)的股價跌幅超過10%。就財務持久力而言,如果供應問題持續存在,中國生物製藥、西普拉和阿拉賓度製藥這幾家公司的淨債務與現金盈利比率是比較低的。

您已閱讀60%(489字),剩餘40%(32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