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型冠狀病毒

新冠病毒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多大?

夏樂、董晉越:WHO將疫情列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經濟影響可分爲基準、悲觀與樂觀三個情境。

2019年12月開始的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2020年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列爲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並且認爲武漢肺炎的傳染風險「在中國非常高,在亞洲區和全世界都極具高風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每日檢測報告,截至2020年1月30日,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已經傳播至全國31個省以及世界上15個國家,總共有9745人確診,15238例懷疑個案以及213宗死亡個案。在未來一兩週內,春節假期的結束將導致全國範圍內大規模的人口流動,爲中國政府的衛生防控工作帶來新的挑戰。我們也預計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數和致死人數將會在未來幾周內進一步攀升。

中國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經實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來抑制疫情的發展,這些政策主要包括:相機延長農曆新年假期,延遲學校開學的時間,關閉旅遊景區,在受感染的城市建立病毒檢疫區等等。除此以外,一些省市還指示區內企業延期開工到2月9日。

對於2019年底剛剛小幅回暖的中國經濟,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無疑是雪上加霜。評估本次武漢肺炎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人們自然會參照2003年在中國爆發的「非典」。「非典」的爆發時間大約是2002年11月到2003年7月,在全球導致8098例被感染和774人死亡,而主要的感染區是在中國大陸和香港,死亡率高達9.6%。而在2004年,全球已經沒有出現「非典」新增個案。科學發現「非典」是由SARS冠狀病毒導致,它與本次爆發的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有一定程度的相似。然而,根據一些專家的分析,儘管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死亡率比SARS要低,它的傳染性卻要高過SARS。

您已閱讀25%(684字),剩餘75%(20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