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型冠狀病毒

讓資訊跑過病毒

盛洪:要打贏這場防疫之戰,就必須讓資訊自由發佈和流動,讓它跑過病毒。這就需要落實《憲法》第35條和相關法律。

在這場與新冠病毒肺炎的抗爭中,有兩個主要角色。一個是病毒,一個是資訊。巧合的是,這兩種看來不同的東西有一個共同之處,這就是都具有傳播性。一個描述病毒傳播的模型——SIR模型,也可以用來描述資訊傳播。S代表尚未感染人羣,I代表感染人羣,R代表康復且免疫人羣。這個模型就是通過描述這三者比率的變動來預測疾病傳染趨勢。它也可以用來研究電腦病毒,這與資訊傳播很相近。從資訊角度,這三個人羣也可以是「未知資訊人羣」,「轉發資訊人羣」和「不轉資訊人羣」。因而兩者的傳播態勢可以用這同一模型來預測。這場抗爭究竟誰能贏,取決於到底是資訊傳播得快,還是病毒傳播得快。

相對於資訊,病毒有些優勢。首先是,只有當病毒出現和傳播,並且顯現嚴重病情時,引人警惕的資訊纔會產生;資訊滯後於病毒,並且經常會滯後很長時間。然而資訊也有優勢。病毒的傳播靠生物體,只有生物體移動並與其他生物體接觸才能傳播;即使坐上飛機,從中國到美國也需要10多個小時。而通過網路,資訊在瞬間就可能傳播到世界另一端。在沒有外界干預的情況下,資訊應該跑得過病毒。這是人類能夠有效戰勝病毒的重要因素。一旦資訊快於病毒,人們就能迅速地知道病毒的基本特徵,如感染率,病死率,康復率,以及傳染方式,如是否人傳人等,就能在病毒還沒到來之前做好準備,就能採取恰當的手段(如隔離)減少傳染,最後消滅病毒。

您已閱讀7%(568字),剩餘93%(73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