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美伊關係

美伊關係惡化對中國的戰略影響

吳建樹:對中國而言,此次美伊兩國關係瞬間的極度惡化,顯然是突如其來的戰略問題,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蘇雷曼尼遇刺事件後,1月5日,伊朗政府宣佈進入中止履行伊核協議的第五階段,即最後階段,放棄伊核協議中的最後一項關鍵限制,即「對離心機數量的限制」。這意味著,伊朗的核計劃將不再受到任何實際限制。先前,作爲對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的反制,伊朗已先後分四個階段中止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1月8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向美軍在伊拉克的兩處軍事基地發射了彈道飛彈。而美國總統川普之後較爲溫和的回應,使美伊關係暫時冷卻下來。另據報道,巴格達北方的空軍基地塔季(Taji)1月14日遭到「喀秋莎」火箭攻擊。這個基地有美國爲首的聯軍駐防,這也是最新一起美軍駐紮設施遭攻擊事件。這使本已得到暫時性緩和的美伊兩國在伊拉克的衝突,又有升溫的跡象。

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由於在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問題上有著重大的利益分歧,美伊兩國關係長期處於敵對狀態之中。因此,大多數西方媒體和國際問題觀察家,已經把過去40年來美伊兩國關係的敵對視爲一種國際政治中的常態。

但是,美伊兩國雖然在這40年的時間裏長期處在敵對狀態之中,卻也沒有發生過大的軍事衝突或戰爭。這是因爲,美國在客觀上需要伊朗的力量來平衡中東地區另外兩個大國土耳其和沙烏地的勢力可能會有的向外擴張,進而達到美國長期在該地區維持優勢地位的戰略目標。這一戰略在歐巴馬時代被推向了極致,歐巴馬政府通過與伊朗達成關於核問題的一攬子協議,促成了美伊關係的持續改善,使美國在中東地區再無後顧之憂,進而可以全力以赴地去推行其「重返亞太」戰略。在這裏不得不承認,歐巴馬政府與伊朗和解是戰略上走出的一步妙棋,既可以使美國擺脫中東地區這個泥潭,又可以使中東地區三個最大的伊斯蘭國家,伊朗、土耳其和沙烏地在力量上相互牽制。在此地區格局下,美國就可以牢牢掌握對中東地區國際事務的主導權。

您已閱讀42%(747字),剩餘58%(101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