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翁山蘇姬以她一如既往的穿著出現在位於海牙的國際法院的時候,法院的門口已經聚集了很多示威的洛興雅人羣體和一些支持她的人。她的一行專車從這些人身旁開過,直接進入了和平宮。她和緬甸的律師團隊將在未來的三天坐在法院的被告席上,爲緬甸軍方對緬甸若開邦的洛興雅人的軍事行動是否犯下了種族滅絕罪進行辯護。
巧合而又諷刺的是,翁山蘇姬第一次坐上被告席的那一天是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 在1991年的那一天,挪威諾貝兒獎委員會因爲她爲了爭取緬甸的民主和人權而與緬甸軍方進行的非暴力鬥爭,將諾貝兒和平獎授予了她。
正如之後翁山蘇姬在開庭中所承認的那樣,若開邦的焦灼局面有深厚的歷史根源。緬甸自從2017年開始在若開邦進行的軍事行動以來若開邦的軍事衝突異常激烈,在原本已經極端脆弱的地區造成了大面積的人道主義危機。 一個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敘事是,這場軍事行動迫使超過70多萬洛興雅人逃往鄰國孟加拉。對此,聯合國、國際媒體和各種非政府組織都從不同的維度進行了充分的記錄。事實上緬甸軍方的行動也讓緬甸在過去幾年幾乎出現在了所有可以問責國家責任和國家領導人責任的場合。
您已閱讀12%(472字),剩餘88%(359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