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中美大環境下細究《葉問4》

劉裘蒂:作爲甄子丹封拳之作,12月25日美國首映的《葉問4》有沒有故意消費日益高漲的民族情緒和反美意識?

葉偉信導演的《葉問》系列是爲中國的恥辱和驕傲而拍的電影,主人翁詠春拳大師葉問(1893-1972)見證了甲午戰後的佛山和「二戰」後的香港。這一系列的完結篇《葉問4》並沒有讓把中國功夫與反抗西方帝國主義聯想在一起的觀衆失望。故事場景到了三藩市的唐人街,葉問與美國軍官發生格鬥。歷史上的葉問從來沒有到過美國。

華人受到的歧視和排斥被反芻

作爲甄子丹的「封拳」之作,將在12月25日美國首映的《葉問4》,在目前中美貿易戰和多層面矛盾的情境下,似乎不可避免地消費了中國日益高漲的民族情緒和「反美」意識。它描述葉問1964年到美國爲兒子葉正考察學校的一段經歷,裏面的主軸是洋人對中國人的蔑視和欺凌,不斷在銀幕湧現的侮辱詞語和種族意識,不禁讓人毛髮直豎。

您已閱讀8%(319字),剩餘92%(381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