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

美元末日論爲何是錯誤的?

左弗:歷史上和近期都出現了對美元主導地位的不滿,但美元的主導地位有深刻原因,短期內難以有所改變。

對美元主導地位的批評回到了這種批評的發源地歐洲。20世紀60年代,時任法國財政部長的瓦萊裏•吉斯卡爾•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首次譴責了美元的「過度特權」:由於美元在全球金融中的主導地位,美國有能力爲其鉅額國際收支赤字融資。

過去十年,要求降低美元地位的呼聲大多來自俄羅斯、中國和伊朗。然而,在過去的兩年裏,德國外交部長海科•馬斯(Heiko Maas)和英國央行(BoE)行長馬克•卡尼(Mark Carney)也加入進來。

有跡象表明,各國央行正在用腳投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顯示,儘管美元相對於其他主要貨幣的收益率較高,但各國央行持有的美元儲備略有下降。

您已閱讀18%(302字),剩餘82%(14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