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正在經歷一段動盪時期。全球經濟增速下滑、中美經貿摩擦加劇、中東地緣政治衝突愈演愈烈、美歐國家國內政治不確定性上升,這些因素相互交織激盪,導致投資者情緒在風險與避險之間頻繁切換,資產價格波動性顯著加劇。在這種背景下,難免有人會懷疑,某些金融脆弱性較強的經濟體是否會爆發金融危機。
最近,來自Hayman資本的管理合夥人Kyle Bass提出一種觀點,認爲未來一段時間內香港爆發金融危機的機率很高。其主要邏輯如下:第一,中國加入WTO之後使得香港作爲轉口貿易港的地位顯著下降,導致當前香港經濟增速已經降至1960年代以來的最低點;第二,在2010年前後香港經常賬戶結構發生逆轉,由貨物貿易順差加服務貿易逆差轉變爲貨物貿易逆差加服務貿易順差。換言之,當前香港的經常賬戶高度依賴於對大陸的服務業出口。而近期香港社會動盪可能顯著削弱香港對大陸的服務業出口(目前旅遊業凋敝就是典型案例);第三,香港的房地產泡沫非常嚴重。與2004年左右的低點相比,香港的寫字樓與商鋪價格漲了大約五倍、住宅價格漲了大約三倍;第四,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實施聯繫匯率制的香港不得不與美聯準同步降息,這與香港依然較快的經濟成長形成了鮮明反差,結果導致香港的信貸與GDP比率由2008年的170-180%激增至2018年的300%,信貸激增事實上正是房價暴漲的核心原因之一;第五,作爲信貸激增的結果,香港的銀行業資產佔GDP比率由2002年的460%左右暴漲至2018年的850%左右。
Bass注意到,自本輪美聯準開始收緊貨幣政策以來,香港就開始面臨資本外流與港幣貶值壓力。而爲了維持聯繫匯率制,香港金管局就不得不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也即賣出美元買入港幣,此舉已經導致香港的超額儲備(excess reserve,香港金管局稱之爲總結餘(aggregate balance))與峯值水準相比降低了80%。他認爲,隨著超額儲備的耗盡,香港金管局將不得不提高利率水準,而這將會導致房地產泡沫的破滅以及銀行體系的坍塌。因此,他的結論是,香港目前正坐在有史以來最大的金融定時炸彈之上,並建議投資者謹慎持有港幣。這是因爲,一旦香港爆發金融危機,香港金管局將沒有能力繼續實施聯繫匯率制,這將會導致港幣與美元脫鉤,並進而對美元大幅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