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生物科技

意識:科學至今未能解釋的謎題

阿胡賈:人類進行了數千年探索,卻從未真正理解意識的起源。在實驗中讓多種理論產生交鋒,將有助於加深科學家對意識的理解。

你對這個世界的感知和體驗與所有人都不同。你是不斷變化的、獨特的,由感知、記憶和期望組成的集合,你始終意識到這些東西。這種你明白自己想法的感覺就是你的意識在工作。

然而,儘管哲學家和科學家進行了數千年的探索,意識的起源卻從未被真正理解。一個物質的東西——大腦——是如何產生主觀體驗的,比如對秋天美景的喜悅?我們有一些線索可循:疾病、中風或外傷可能會破壞它;我們在睡眠或被麻醉時會瞬間失去它。但是,究竟是什麼樣的神經或生理結構產生了意識,這點仍不明確。

如今,一個將投入2000萬美元的項目將把互相對立的各派理論放在一起較量。該項目由鄧普頓全球慈善基金會(Templeton World Charity Foundation)發起,在近日在伊利諾斯州舉行的神經科學學會(Society for Neuroscience)會議上宣佈,《科學》(Science)期刊作了報導。

您已閱讀26%(382字),剩餘74%(106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