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

電影《返校》重返臺灣的恐怖時代

張鐵志:《返校》是臺灣第一部商業電影以「白色恐怖」的歷史作爲主題,並且直面那個時代最殘酷的核心。

上週日下午,我去戲院看臺灣電影《返校》,這部電影首週末票房創下臺灣電影史上第三高的收入,並且一上映就成爲一個文化現象:這不僅因爲這是臺灣首部遊戲改編的電影,也因爲這部恐怖電影是關於一段恐怖的歷史:臺灣在1950和60年代的「白色恐怖」。一段被迫沉默多年的黑暗歷史。

當晚,我又在臺北景美人權文化園區(此處前身爲臺灣警備總司令部軍法處看守所,是「戒嚴」時期對政治受難者進行羈押、審判及代監執行的監禁場域)觀看再拒劇團演出的《明白歌》。這個演出結合說書與音樂表演,從檔案和口述史出發,講述從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到1949年後如何鎮壓異議分子的歷史,並呈現抗爭者與政治受難者的視角。演員也在現場讀出政治受難者在獄中寫下的文字——那是他們當年未曾送達家人的遺書或家書。

這一天兩場關於「白色恐怖」的文化創作,既是巧合(劇場剛好這天演出),也不是巧合——因爲他們反映出這幾年來在臺灣一個文化新趨勢:新一代創作者用更多元、更有創意的方式重返歷史的黑暗深處。

您已閱讀23%(418字),剩餘77%(13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