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改變西方種族思維的人類學家

邰蒂:20世紀初,種族優劣論調在美國根深蒂固,以至於後來被希特勒當作依據。但是,曾觀察因紐特人生活的人類學家博厄斯有不同看法。

1907年,美國政府成立了一個委員會,以調查該國近期移民的前因後果。先前東歐和南歐移民的湧入導致反移民論調升溫,一些政治人士宣稱新移民(其中很多是天主教徒或猶太人)對美國構成了威脅。(聽起來是不是耳熟?)所謂的美國移民委員會(United States Immigration Commission)調查了移民的許多方面,從橫渡大西洋的輪船上的條件,到移民找到的工作。

該委員會還請來當時鮮爲人知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人類學教授弗朗茨•博厄斯(Franz Boas,他本人是德國猶太移民),研究紐約移民人口的體型特徵。當時,西方學者普遍認爲,人類能夠——而且應該——根據世代相傳的某些永久特徵,被劃分爲不同的「種族」,其假設是西方文明具有內在的優越性。這被用來證明各種醜陋的偏見有道理;的確,20世紀初,種族排名和相關的優生學領域在美國學術思想中如此根深蒂固,以至於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後來在宣揚納粹主義時引用了它們。

博厄斯有著不同的視角。在抵達美國之前,他曾花時間在巴芬島(Baffin Island)研究因紐特人的生活。他開始相信關於種族的共識是一種建構。

您已閱讀27%(507字),剩餘73%(139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