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人工智慧

Alexa,說說你的人工智慧是怎麼來的

邰蒂:學者們繪製的「人工智慧系統解剖圖」顯示,當代西方社會對於數字科技的環境代價和人類代價一無所知。

去年,執掌一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的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教授凱特•克勞福德(Kate Crawford),開始研究極受歡迎的亞馬遜(Amazon) Echo設備的「黑箱」流程。

克勞福德所做的並不是你可能想像的那種人工智慧研究——即研究演算法、計算系統等等。她與塞爾維亞學者弗拉丹•喬勒(Vladan Joler)合作,繪製支持Alexa(與Echo用戶對話的人工智慧助理)的供應鏈、原材料、數據和勞動力的地圖。

這項任務非常艱鉅,以至於喬勒和克勞福德承認,他們的地圖「人工智慧系統解剖圖」只是第一步。結果既令人不寒而慄又具有挑戰性。因爲地圖顯示,當代西方社會對於其技術渴求的真正代價一無所知。

您已閱讀16%(307字),剩餘84%(155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