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對中國3000億商品增稅以後差不多一個半月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與川普通話,雙方確認了在G20大阪峯會期間兩國元首將會討論內容廣泛的問題。訊息傳出後,各國股市立即大幅上漲,市場似乎也鬆了一口氣。但是國際經濟界也有一些埋怨,認爲本來G20應該討論如何應對當前全球經濟放緩、如何改革WTO等重大的全域性性問題,現在似乎都被習特會沖淡了。但是,這也是當前世界的客觀形勢,如果中美之間不能很好地解決貿易衝突,其它有關全球經濟的議題也難以得到深入地討論和根本地解決。習特會的結果可能怎麼樣?中美貿易戰可能會以一種什麼方式、在什麼時候告一段落?這些都是我們大家所關心的。
習特G20會談無非有三種結果:第一,雙方達成全面的貿易協議,貿易戰就此結束,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是無法解決如此重大的分歧的。第二種可能是談崩了,就像金正恩和川普河內會談那樣,雙方不歡而散。雖然不能完全排除,但是這種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習特會談畢竟從根本上不同於金特會談,後者對於會談的一方,即北韓來說是生死攸關的,雙方的隔閡是如此之深,儘管在前期雙方各個工作層面多有接觸。現在中美元首會談雖然對雙方來說都很重要,但談不上生死攸關。雙方已經經過了11輪的談判,彼此的底牌和底線都比較清楚,而且更爲重要的是,對這次會談的期望值並不如金特會談前那麼高。因而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中美元首的會談將會具有建設性,但不可能達成具體的貿易協議,可能會對重啓談判達成一致的意見。問題在於這些意見對後續的談判是否明確了方向?這些共識是否非常具體,還是很籠統?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如果對今後談判的方向要達成非常清晰和具體的一致意見,雙方就有可能談崩,達不成一致;如果雙方做了必要的妥協,達成了一致意見,但是比較籠統、比較模糊,那麼後續的談判就會遇到更大的阻礙,雙方都有動機對這些意見做出有利於己方的解釋。因而,這就有可能導致後續談判破裂,達不成協議。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美國現在在進行對3000億中國商品增稅的聽證會,25日結束。按照程式,將於7月2日實施增稅(儘管聽證會上發言的絕大多數美國企業都反對增稅,但美國政府未必會採納這些意見)。那麼,會談以後美國是否還會按照這個程式在7月2日增稅?美國一部分鷹派人士當然希望這樣。在以往美國對於2500億中國商品增稅的時候,中國還是繼續與美國進行談判,不過這次情況並不相同。中國可能不願意在美國增稅的情況下仍進行談判,所以,如果中方堅持,川普有可能像上次阿根廷兩個元首會談那樣推遲這次增稅。